PRODUCTS CENTER
金屬拉力試驗機的力值準確度校準是確保測試數據可靠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需遵循國家計量檢定規(guī)程(如 JJG 139《拉力、壓力和萬能試驗機檢定規(guī)程》)或國際標準(如 ISO 7500-1),通過法定計量機構或具備資質的第三方實驗室完成。以下是校準的核心流程、方法及注意事項:
一、校準依據與前提條件
1. 校準依據
國內:主要依據 JJG 139-2014《拉力、壓力和萬能試驗機檢定規(guī)程》,適用于量程≤3000kN 的各類材料試驗機。
國際:參考 ISO 7500-1:2018 或 ASTM E4-16,校準方法與國內規(guī)程類似,但在不確定度計算上略有差異。
2. 前提條件
設備狀態(tài):試驗機需安裝穩(wěn)固、水平(水平度≤0.1mm/m),通電預熱 30 分鐘以上,確保機械和電氣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。
環(huán)境要求:實驗室溫度(20±5)℃,濕度≤70%,無強振動、氣流或電磁干擾(避免與大型設備共用同一電路)。
標準器具:需使用經法定計量機構檢定合格的標準測力儀(精度等級需高于被校設備,如被校機為 1 級,則標準測力儀需為 0.3 級或更高),量程覆蓋被校機的 10%~100%。
二、校準核心流程
1. 校準點選擇
根據試驗機量程(如 0~100kN),按 “均勻分布、覆蓋常用測試區(qū)間" 原則選取校準點,通常包括:
必選點:量程的 20%、40%、60%、80%、100%(若設備常用低量程,需增加 10% 量程點,如 10%、30% 等)。
示例:100kN 試驗機的校準點為 10kN、20kN、40kN、60kN、80kN、100kN。
2. 安裝標準測力儀
將標準測力儀同軸心安裝在試驗機的上、下夾具之間,確保測力儀的受力軸線與試驗機加載軸線重合(偏差≤0.5°),避免偏心加載導致誤差。
若為大噸位設備,需使用專用連接件固定測力儀,防止加載時脫落。
3. 校準操作步驟
(1)預加載
對每個校準點進行預加載(加載至該點力值的 80%,保持 30 秒后卸載至零),重復 2~3 次,目的是消除測力儀和試驗機的機械間隙,確保數據穩(wěn)定。
(2)正式校準
加載方式: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加載至各校準點(如 10kN→20kN→…→100kN),每個點加載后保持 30 秒,待力值穩(wěn)定后記錄試驗機顯示值(F?)和標準測力儀示值(F?)。
卸載校準(可選,針對高精度要求):從最大量程緩慢卸載至各校準點,記錄對應示值,用于評估加載與卸載的滯后誤差。
重復測量:每個校準點需重復測量 3 次,取算術平均值作為該點的實測值。
(3)數據計算與判定
計算每個校準點的示值誤差:\(\text = \frac{F_1 - F_0} \times 100\%\)
判定標準(按 JJG 139):
1 級試驗機:各點誤差≤±1%,且相鄰點誤差變化≤1%;
0.5 級試驗機:各點誤差≤±0.5%,且相鄰點誤差變化≤0.5%。
若誤差超差,需通過設備的校準軟件或硬件調節(jié)(如調整傳感器放大系數、修正系數),重新校準直至合格。
三、校準工具與注意事項
1. 核心校準工具
標準測力儀:需具備法定計量機構出具的有效檢定證書,量程與被校機匹配(覆蓋被校量程的 10%~100%),分辨率≥被校機的 1/10(如被校機最小力值 1N,測力儀需≤0.1N)。
輔助工具:水平儀(校準設備水平度)、同軸度測量儀(檢查加載軸線偏差)、扭矩扳手(固定連接件時控制力矩,避免測力儀變形)。
2. 關鍵注意事項
加載速率:校準加載速率需≤50N/s(或按設備說明書規(guī)定),避免動態(tài)加載導致力值波動(尤其小量程段,高速加載易產生慣性誤差)。
環(huán)境穩(wěn)定:校準過程中避免人員頻繁走動、開關門窗(防止氣流影響),電壓波動需≤±5%(必要時配備穩(wěn)壓器)。
禁止超載:校準過程中絕對禁止超過標準測力儀的最大量程(否則會損壞標準器具,影響后續(xù)校準準確性)。
記錄與存檔:校準完成后需出具校準證書,記錄校準點、誤差值、環(huán)境條件等信息,證書需包含校準日期、有效期(通常 12 個月)及下次校準時間。
四、校準周期
正常使用情況下,每年校準 1 次;
若設備經過大修(如更換傳感器、加載框架)、搬遷或出現(xiàn)力值異常(如數據漂移、示值超差),需立即重新校準。
通過嚴格遵循上述流程,可確保金屬拉力試驗機的力值準確度符合標準要求,為金屬材料的抗拉強度、屈服強度等關鍵指標測試提供可靠數據支撐(如 GB/T 228.1 金屬拉伸試驗標準明確要求設備力值誤差需≤±1%)。